年年体检还需要做基因检测吗?

基因检测和年检有什么区别?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未病先防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养成了每年体检的好习惯。“为什么我会得癌症?我每年都体检,结果都正常,即使查出癌症风险,我也没有特别的不舒服啊!”相信这说出了很多人的困惑。为什么体检年年做,年年都体检,但一部分人仍然没能躲过罹患癌症的风险?

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但死亡率高于世界水平,国民通常都会通过定期健康体检来预防不测,但普通的健康体检却难以预防癌症的“突发”。因此癌症早期筛查应该普及到日常的检查当中。

 

一般防癌体检是要专门设备配合医生来完成的,而且肿瘤标志物水平是随着肿瘤的变化而变化的。很多人今年体检没有问题,下一年有可能会放松警惕。

常规的体检只是评估日常的健康状况,只有在检查者已经患病的情况下判定出疾病的状况,这个时候往往已经到达疾病的中晚期,治愈的可能性十分渺茫。常规的检测一般也都是耳鼻喉心血管疾病,很少接触到肿瘤细胞,体检过程中没有针对性。

基因检测是发现除健康状况之外,与生俱来的先天缺陷和未来疾病发病率的综合情况。此时医生给出的治疗建议,可以达到预防和延缓疾病发生的效果。

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

癌细胞形成是由于原癌基因突变、抑癌基因失活导致的,某种癌症的原癌基因可能有许多种。比如肺癌,目前可以检测到的原癌基因有100多种,检测后如果发现某种基因有突变,理论上是可以用靶向药物控制突变、对抗肿瘤,犹如导弹精准打击,有效且毒副反应小。

基因检测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日常体检当中出现的不足,通过人体的基因检测筛查,能够判断出每个人携带的致癌基因,在疾病未发生的时候知晓本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提前改善生活状况,有效的进行健康科学管理。

 

有人又说,既然基因检测这么好,那我们就放弃每年的体检吧!-NO!

常规体检检查的是身体已经存在的基本问题,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疾病,是针对某一阶段的健康状况进行的检查。所以一般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以便了解自身的基本健康状况。

基因检测是在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时发现其自身携带的“缺陷基因”,了解自身潜在的健康风险,提前做好疾病的预防;同时针对检测结果,给出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建议,从而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由此可见,日常体检和基因检测两者虽有不同,但是相辅相成,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