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依赖以往用药经验,并给出相应的治疗药物。
现在给药治疗医生在做完诊断,常常是遇到肿瘤疾病时,这样说:“你可以使用这几种药物,但我不知道哪种更合适你,你先去做个基因检测吧。”
在取药的时候,药剂师对你说:“取药请出示基因检测结果,核对剂量。”
根据每个人基因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在科研领域被称为“药物基因组学”。
全球每年死于不合理用药750万人。位居死亡人数排行的第四位。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每年约250万人,直接死亡20万人。我国每年发生药物性耳聋的儿童约3万多人,在100多万聋哑儿童中,50%左右是药物致聋。上海每年1万人因吃错药而死亡。
关于药物基因组学(英语:Pharmacogenomics)专业的解释如下:
药物基因组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研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效应多样性之间关系,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研究基因组在药物反应中的作用。药物基因组学分析个体的遗传构成如何影响他/她对药物的反应。通过将基因表达或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药代动力学(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和药物效应动力学以及药物受体靶效应相关联,处理后天获得性的与先天性的遗传变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
通俗来说就是
影响患者对药物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民族、遗传、疾病状态和器官功能,还有其它生理变化,包括怀孕、哺乳以及外源性因素如吸烟和饮食。
对于一些遗传因素影响研究比较明确的药物,在治疗上可以根据基因信息的指导进行给药,避免其毒性并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化。
世界各国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累积了大量的数据,为了最大程度地公开和共享这一领域中的研究成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 2000年开始资助建立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the Pharmacogenomics Knowledge Base, PharmGKB)。PharmGKB是第一个大型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它的信息主要来自于目前已发表的文章,研究者也可以将自己的成果上传到网站上。同时,为了帮助浏览者理解,数据库中还包括了基因与遗传多态性注释、药物通路、重要的药物基因总结、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的药物剂量指南等信息。
目前该数据库收入了300余种药物,这些药物通过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欧洲药物管理局(EMA)、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和加拿大卫生部 (HCSC)批准,并给出每种药物对应的基因变异信息、药物剂量、替换药物、药物研究文献、药物简介等等。
涉及的药物有抗癌药物类、心血管药物类、炎性疾病类、内分泌疾病类、呼吸道疾病类、止咳平喘类、抗过敏类、镇痛类、传染病类、胃肠道疾病类、风湿病类、神经系统疾病类等。
举个例子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因为用药不当,中国每年有约3万儿童陷入无声世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药物中毒儿童占所有就诊儿童的比例,已从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73%。
感冒药、精神药物、高血压药是儿童药物中毒的主要三大类药物。
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当使用,早早夺去了 18 名“千手观音”舞蹈演员倾听外面世界的声音。例如,阿司匹林药物基因检测报告单(来自网络),给出用药意见,避免不良反应。
为中国高发(肿瘤)癌症做基因检测,提前预知,提前预防;
为中国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科学的健康管理;
关注【盛景基因】一起为中国传播健康教育,强国强家强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