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胖 是因为“瘦子基因”?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上百个人体基因是跟肥胖有关的,你可以称之为“肥胖基因”,实际上这些基因并不是直接关于体型和肥胖的,大部分都是跟人体的代谢相关,也有一些跟食欲有关,还有一部分是跟身材骨架相关,因此每个人天生的代谢能力以及内分泌调节都不太一样。那么有没有“瘦”的基因呢?似乎我们还没怎么听说过专门掌控“瘦”的基因。不过科学家的结论是,人体内跟肥胖相关的基因越多,人就越容易肥胖,肥胖的基因越少,人就不容易肥胖,还有一些基因会导致一部分人的代谢高于普通人,这种人就属于天生瘦子体质。

 

先说身材,你会发现抛开肌肉脂肪,人与人的骨架就有区别。在上解剖课的时候,还记得人体大概分为三种类型(名称未必记得正确但意思是对的),主要的区分是看肋骨角(costal angle)的角度:第一种就是正常大部分人的骨架类型,大体90度;还有一种叫做“正力型”,肋骨角大于90度;还有一种大叔忘记名称了,我们姑且称之为“弱力型”,但跟正力型相反肋骨角小于90度。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判断依据,有些病理形态的情况下,肋骨角角度也会大于或者小于90度,比如肋外翻之类的,不过这里我们只探讨正常人体。

正力型,骨架相对较宽以及骨骼粗大,属于力量型以及容易发胖的身材;弱力型,骨架相对较窄以及骨骼偏纤细,属于“豆芽菜”身材。豆芽菜身材即使发胖,也不大明显,也就是我们说的“藏肉”。而正力型身材随便长二两肉,看起来也会很明显。

除了天生骨架的差异,再比如关于代谢的基因,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叫做AMY-1的基因,它负责我们唾液中一种叫做唾液淀粉酶,每个人的AMY-1基因数量都不太相同,拥有AMY-1基因越多,那么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就越好,就越不容易胖;反之,拥有AMY-1基因数量少的人就很容易胖起来。

那么做个瘦子是不是就很健康呢?其实也未必,瘦子很可能营养不良而只是表面看起来健康,其次,瘦子外表虽瘦,但如果日常没有任何运动习惯的话,也很有可能内脏脂肪超标依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或高血压甚至糖尿病,所以,做个瘦子并不能保证身体健康。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有个疑问,是不是胖瘦都是天生基因决定的呢?当然……不是。基因不能决定一切,遗传学有句名言:Genes load the gun, but the enviroment pull the triger. 意思是基因给枪上子弹,但后天环境才是扣扳机的那个因素。所以,天生肥胖基因多少并不代表你一定是胖子还是瘦子。

 

即使你拥有肥胖基因,但通过合理的饮食,保持运动的习惯,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依然可以减肥或者保持苗条的身材以及健康。而即使你拥有瘦子基因,但如果饮食习惯不好,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没有运动习惯,还是能够变成一个胖子。所以,先天的基因只是让你有某种倾向和易感性,但不代表这是绝对因素,人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变这种倾向和易感性,这就是为什么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因为所有的改变特别是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都不是在一天之内起作用,而是在长期的十年二十年中慢慢的改变你,那些折磨人的慢性疾病都是通过多年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下诱发的。

所以,拥有什么样的基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命由我不由天”,你,做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