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大约3.66亿,估计2030年将增加至5.52亿,其中2型糖尿病占95%以上。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4%,位居全球第一。
2型糖尿病是膳食、运动和基因相互交互的结果。基因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内部因素,而膳食、运动习惯等环境因素是诱发糖尿病发生的外部因素。基因决定了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现代研究已经揭示,多个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包括TCF7L2、PPARG等,其中,MTHFR基因C677T位点与胰岛素分泌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
MTHFR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编码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是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C677T是MTHFR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之一。该位点基因突变可使MTHFR酶的热稳定性和活性下降,导致Hcy代谢受阻,血浆中Hcy水平升高。而高Hcy可能通过干扰β细胞分泌胰岛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直接细胞毒作用而影响血液凝固系统,导致糖尿病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在人类进化史过程中,部分人群MTHFR基因上的677号碱基C被T替代(C677T,rs1801133),引起MTHFR基因编码的蛋白第222个氨基酸由丙氨酸(Ala)变为缬氨酸(Val)。根据临床试验发现:GG:功能正常;GT和TT:功能下降,导致空腹血糖升高,为糖尿病易感基因型。
这个位点的突变导致:MTHFR功能受损,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阻,空腹血糖升高,参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
由于Hcy对于胰岛素分泌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危害,当基因行为发生变化导致Hcy在血液中累积时,会直接影响血糖的调控,导致糖尿病敏感性不同。对于Hcy转化障碍的人群而言,对环境因素更为敏感,为了预防血糖升高,更应在饮食中注重以下要点:
a、主食避免过于精细,粗细搭配,多吃全谷物、杂豆、薯类。
b、注重锌、硒、铬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6、B9、B12、B2的摄取充足。
c、避免久坐式生活方式,每天保证30分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