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常见十大问题一文解析

第一问: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达。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确病因或预知身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先进的测序手段对基因进行“体检”。目前主流的检测技术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又称“下一代”测序技术即NGS。

第二问:基因检测可应用于哪些领域?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作为一种工具应用领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

1、无创产前检测NIPT:国内基因测序临床转化最成熟的项目,采孕妇静脉血,利用基因检测判断胎儿是否患三大染色体疾病。2、新生儿基因筛查:婴儿出生24-48小时内进行基因筛查,尽早确定是否具有遗传性疾病。3、肿瘤分子诊断与疾病早筛:通过肿瘤基因检测早期发现和诊断癌症。4、用药指导与伴随诊断:采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患者用药指导,同时针对患者提供特定治疗药物的治疗反应信息,帮助医生作出最佳治疗方案选择。5、病原微生物检测: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6、心血管与遗传疾病:对血液、体液中的分子标志物或生物大分子检测,进行心血管与遗传疾病相关的诊断。7、精准营养食品领域:通过基因测序可提前预知自身是否具有患糖尿病、肥胖的高风险,由此设计精准营养、健康的个性化食品。

8、药物基础研究与临床测试:通过药物相关的基因检测结果,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个体的相关性,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并由此建立中国人临床用药数据库。

第三问:什么人需要做基因检测?

1、诊断为癌症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化疗、生物治疗、使用靶向药物前后,需要进行疗效评估的人群,以及复发监控。

2、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提前预警,早期到中期是最佳治疗期,在早期发现对于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具有重大意义。

3、生活或工作环境有致癌因素的癌症高危人群:如经常接触有害物质、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有不良生活习惯、对生活中接触的空气、水等有不良反应的人群。

4、关注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法的人群:通过基因检测提前了解自身是否患病、是不是高危人群,以及将来患某病的风险,指导受检者改变生活方式,来提高生活健康指数。

第四问:基因检测与肿瘤的关系?

什么是癌症?癌症是多种疾病的统称,其共同的基本特征为细胞异常增长,即癌症是正常细胞由于基因突变造成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

需要进行基因检测重要原因在于,肿瘤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疾病,即便是同一种肿瘤,不同的患者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而基因检测正是为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治疗方案的重要一环,具体包括:指导靶向用药、指导免疫治疗、评估化疗治疗疗效、提示肿瘤复发、评估肿瘤的遗传性及易感性等。

但同时,也要正视基因检测与肿瘤治疗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与肿瘤相关,即检出有突变基因≠一定引发肿瘤只有部分基因突变与肿瘤形成的相关性是得到临床验证的。同时尽管有的基因突变已被证实与肿瘤形成有关,但当下还没有可以使用的靶向药。

第五问: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的关系?

检测必要性:★★★★★

靶向药物是针对癌细胞上特定的“靶点”,如某特定的基因突变,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直至杀死癌细胞的药物,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显著伤害,因此副作用小。

基因检测可以评估靶向药物对患者的疗效以及耐药情况,由于靶向药物类型多,通常会检测靶向药物对应的肿瘤信号通路中,特定基因点的突变、插入缺失、拷贝数变异、融合等情况。比如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吉非替尼、针对ALK突变的阿来替尼、针对ROS1突变的克唑替尼等。主要基因及信号通路包括:

1、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血管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3、PDGFR: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

4、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5、ABL、JAK、SRC、FAK:与恶性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四个家族

靶向药物基因检测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医学,通过患者癌细胞基因检测从而选择特定有效的药物,由于肿瘤的进化,可以检测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是否出现抗药性、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故基因检测对于靶向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六问:基因检测与免疫治疗的关系?

检测必要性:★★★★

免疫药物即免疫检验点抑制剂,通过抑制癌细胞的抑制免疫应答,从而激活T细胞功能,让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杀死变异的肿瘤细胞。近年来被大家所熟知的包括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该类型药物会使患者长期受益。

基因检测可以评估患者对此类药物可能的受益,即主要评估此类药物受益的生物标记。比如针对肺癌建议选择PD-L1表达检测、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建议选择MSI检测。具体生物标记的基因检测包括:

1、PD-1/PD-L1表达:携带JAK1、JAK2、BM2、HLA、STK11等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能对PD-1抑制剂天然耐药;伴有MDM2/MDM4扩增、EGFR突变的患者,使用PD-1抑制剂可能发生爆发进展。

2、MMR/MSI:DNA错配功能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即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患者,或dMMR即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患者,使用PD-1抑制剂效果好。

3、TMB:肿瘤突变负荷。TMB高的患者,PD-1抑制剂的有效率更高,生存期更长。

目前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类药物最大问题是有效率不高,加之治疗费用较高,因此通过基因检测评估药物可能的受益是非常必要的。

第七问:基因检测与化疗的关系?

检测必要性:★★★

化疗药物即细胞毒类药物,此类药物根据癌细胞增殖过快的特性来杀死癌细胞,因此对具有类似特性的健康细胞也会无差别攻击。

基因检测可以评估药物对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即毒副作用,基于患者对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检测,评估不同化疗药物在患者体内代谢的反应情况。目前,美国的NCCN指南及中国的CSCO指南已经明确规定了21基因检测,对于预测化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乳腺癌为例,通过当前得到国内外认可的21基因检测筛选化疗人群,进一步说明基因检测是如何协助指导化疗的。由于乳腺癌很大一部分患者化疗并不能降低复发和延长生存期,反而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通过检测16个肿瘤相关基因和5个参考基因的表达情况,将检测结果量化为复发评分RS,从而筛选出不能从化疗中获益的患者,实现乳腺癌精准治疗。结果显示:1、18<rs,复发风险较低,不建议化疗;2、18<rs<31,复发风险为中等,不建议化疗;3、rs<31,复发风险为较高,建议化疗。< p=""> </rs,复发风险较低,不建议化疗;2、18<rs<31,复发风险为中等,不建议化疗;3、rs<31,复发风险为较高,建议化疗。<>

尽管没有涉及对肿瘤细胞基因突变的分析,但化疗药物的基因检测,可为患者从药物受益和毒副作用两个方面提供选择参考,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八问:基因检测的最佳效果?

按照检出率的排序为:新鲜组织>石蜡切片>胸腹水上清>胸腹水细胞>外周血

送检标本的优先顺序为:新鲜的组织标本(最近手术或活检新取的组织标本)>1-2年内的组织标本>最新的血标本

目前对于肿瘤基因检测,组织样本仍是金标准,且部分基因检测项目仅组织样本才可以实现。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新鲜的组织样本。

第九问:基因检测的最佳时间?

越早越好!

比如,对外周血靶向药物ctDNA的基因检测,最好是在没有经过任何治疗之前进行,因为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均会对外周血ctDNA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再比如,初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患者,应该即刻进行基因检测,以指导患者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因这部分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为全身性疗法,即靶向治疗或化疗,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阳性且有靶向药物可用的患者应首选靶向治疗。

因此,对于基因检测的最佳时间,在经济条件和现实情况允许时应尽早进行。

第十问:基因检测可以一劳永逸?

关于肿瘤患者做一次基因检测是否就能一劳永逸,答案通常是否定的。

因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肿瘤患者随着治疗的进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会发生变化,通过在治疗过程中的基因检测,可以随时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指导临床维持原始治疗方案或进行治疗方案的更改。

比如肺癌EGFR突变的患者,初期使用吉非替尼效果好,若在使用靶向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耐药,医生通常会建议再次取活检进行基因检测,针对新发突变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后期可能因出现T790M突变导致耐药,更换成奥西替尼通常会继续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