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缺陷?超九成的中国人都有乳糖酶不耐受?

超九成的中国人都有乳糖酶不耐受?这个数据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不过通过调查了很多文献之后,结果显示,在国内外的关于乳糖酶研究的文献中,目前为止,对这一数据是比较支持认可的。

关于乳糖酶缺乏的研究国内外都在很早就有了,这里有一篇1999年的综述论文,列举了全球以及中国的乳糖酶缺乏发生率——

乳糖酶缺乏发生率随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的变化而变化。亚洲75%-100%澳大利亚白人0-6%欧洲30%以上非洲90%-100%美国白人12% 、黑人70%日本100%瑞士3%英国白人5%、黑人75%3-13岁中国儿童乳糖酶缺乏发生率为87%——《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1999年

这篇文章年头是久远了一点,但来源还是很可靠的,这么多年了,各种研究也没有推翻这个数据,所以,可以说90%的中国人有乳糖酶缺乏。

然而,很多人一定会觉得觉得哪有那么夸张,没觉得身边有很多人乳糖不耐受啊,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包括题主,搞不清两个概念——乳糖酶缺乏≠乳糖不耐症。

乳糖酶缺乏(lactase deficiency)是指乳糖酶活性低下。

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是指因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消化吸收不良,引发肠鸣、腹痛、产气、渗透性腹泻等症状。

一个是根本原因,一个是外在症状。

并不是所有的乳糖酶缺乏都会产生乳糖不耐受症状,也不是所有症状都是明显症状。

乳糖酶缺乏者中仅有20%左右的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症状,而且乳糖不耐症状个体差异很大。——《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中国人确实大部分乳糖酶缺乏,但中国人并非大部分有乳糖不耐症。

还有,很多人说,为什么小时候喝牛奶没事,长大了喝牛奶就不舒服?什么我从小在国内每天都喝奶没事,长大了一去国外喝奶就有事了?

乳糖酶缺乏主要分三种

第一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这是由于遗传功能紊乱造成的生产乳糖酶的官能失灵。这种与生俱来的病症可以在出生后不久确诊。乳糖酶缺乏是正常现象,一般认为与饮食习惯不同所造成的遗传基因突变有关,亚洲人种及我国人群,发病率高。

如果遇到这种基因,那问题就不止牛奶了。

这类人是终生缺乏乳糖酶,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终生不摄入乳糖。

第二种,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也就是因为生病暂时性缺乏,比如肠道受伤了,腹泻了,营养不良了,导致肠道功能异常缺乏乳糖酶,这一类型一般只要把肠道的病治好了,乳糖酶就能恢复。

第三种,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叫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指随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降低甚至消失的遗传性疾病,又称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低乳糖酶症、成人型乳糖酶缺乏症、乳糖酶失活等。属于消化系统疾病,欧洲地区的发病率通常低于30%,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则高于60%。可引起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出现恶心、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

所以很多人小时候随便喝牛奶没事,长大后就不舒服了,不是矫情,不是你身体变弱了,而是因为你犯的是第三种,原发性乳糖酶缺乏。

而且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的发生时间也因种族和地区不同而不同。

一般认为,出现原发性乳糖酶缺乏这种基因是因为人类作为哺乳动物,只有婴儿时期才喝奶,断奶之后就不需要消化乳糖了,不需要就不生产乳糖酶了嘛,不浪费。

其实,长大后不能消化乳糖,这才是是人类的原始基因。另外,有传言说,从小习惯喝奶的人,不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也有说本来不耐受,喝多了奶锻炼锻炼就耐受了这种可以根据饮奶习惯改变乳糖不耐状况的说法目前没有论据支持。

也就是说,一个人会不会发生乳糖酶缺乏,缺到哪个程度,是基因决定的,不会因为你这辈子喝奶多了,就变得不缺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