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每日科学》网站报道,据美国眼科学科学会研究表明,就失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而言,基因治疗正显示希望。目前所呈现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6例患有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已经度过至少6个月而无需继续注射来控制一个通常需要每4至6周治疗控制的疾病。
研究人员说,希望在于基因治疗通过提供一个潜在的“一次性”治疗而避免患者几乎每个月的眼部注射。这不单单是简便易行的问题,一个更加稳定一致的疗效也许会帮助人们保持更好的视觉。
“这有可能是治疗模式的改变”,首席研究者纽约市威尔克奈尔医学院眼科学系视网膜部主任和临床研究主任 Szilárd Kiss医学博士说。“这是治疗AMD领域的下一个革命性飞跃。当你考虑什么是科学幻想小说、什么是科学现实时,AMD的基因治疗正在成为临床的现实。”
Kiss博士预计:湿性AMD的基因治疗也许,会在今后3至5年内面世,这主要取决于进一步临床研究和行政审批。
AMD是50岁以上美国人最常见的视觉丧失和失明的原因,累及全国210万人;随着人口的老化这个数目预计会爆炸式增长。AMD是一种退行性眼部疾病,发生于部分视网膜受损时。损伤发生在新的弱的血管在眼睛后部视网膜之时。这些异常的血管脱漏,引起瘢痕、杀死让我们看见东西的细胞。
有关AMD治疗的首个革命性飞跃发生在10年前多一点,当时引进一种叫做抗VEGF治疗的新药。这是首个治疗药物抑制这些损伤性心血管的形成,根据临床试验,让超过90%的患者保住了视力。
然而,在真实世界中,实际的百分数接近50%。其中一个为何是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患者治疗不足。这是因为大部分AMD患者必须每四周至八周去一次眼科诊所接受直接眼内注射(常常是双眼)。这对于许多挣扎于其它病痛并且依赖他人到诊所就诊的老年人来说真是困难的安排。同时这让医疗保健系统也难以为继。但就去年而言,在美国眼科进行了超过800万例次抗VEGF注射。
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一个更好的替代从抗VEGF问世以来几乎每月一次的治疗方法。
基因治疗正在作为一个更有希望的,替代长程抗VEGF治疗的手段。
Kiss医生研究的目标是研发一种基因治疗,可以让眼睛产生自身的抗VEGF药物。这个理想的基因治疗不是通过手术室内的外科手术处置给予,而是通过在医生办公室完成的眼部注射,就像今天进行的常规性抗VEGF治疗。
为此,Kiss医生和同事们已经研发出下一代的载体可把遗传性物质置入细胞内,进而产生一种类似于广泛使用的叫做aflibercept的抗VEGF药物 。一旦进入细胞内,DNA序列开始制造aflibercept蛋白。
“并不是取一瓶aflibercept把它注射到眼睛内,而是眼睛本身可以产生aflibercept”,Kiss医生解释说。“这个目标是,有可能成为一劳永逸的治疗。人们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再强化注射一次,但是这种基因治疗在理论上可能是持续终生的。”
在动物研究中,Kiss医生和同事们已经显示,这种基因治疗就像注射aflibercept一样发挥作用,有一个良好的、可控的副作用特点。
该研究将在今天召开的2019 AAO第123次美国眼科学术年会上报告。Kiss医生将在今天报告首批治疗的人类实验对象的早期数据。迄今一期临床试验已经招募了12例患者接受单次注射基因治疗湿性AMD。在研究前,患者接受了平均35次抗VEGF 注射治疗;一例患者接受了109次。自从进入基因治疗试验以来,在头六个月内患者无需挽救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