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在细胞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肿瘤治疗逐渐从前基因组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时代过渡到后基因组的靶向治疗新时代。
提到基因检测,前几年,临床医生在向患者推荐时还心存疑虑,而近两年,基因检测已成为癌症诊疗的标准动作,基本上每一个癌症患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基因检测报告。不得不说,一个患者一套方案的个体化诊疗时代已经到来。比如,一位患者患了癌症,不仅要做病理诊断还要做全基因检测,发现突变位点,进而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化疗、突变点生物肽的制定及选择,以及家族癌症风险评估。
1、看基因信息“订制食谱”
孙先生,55岁,是某房产公司的CEO。最近,他的早餐食谱中只有一碗麦片和一杯加了少许红糖的脱脂牛奶,因为他的基因分析报告指出,他患心脏病的几率高于一般人,因此最好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早餐食品。这一遗传倾向可能承袭于他56岁就死于心脏病突发的父亲。
2、让常规检测更有针对性
某装潢公司40岁的张先生家族中有两人患有结直肠癌,他本人目前并无任何症状。但觉得有可能携带有“结直肠易感基因”,于是进行了易感基因检测。几周后,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患病风险很高,针对张先生的情况,专家建议他以后每年定期做肠镜检查,一旦发现有癌前病变,就及时摘除。同时,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张先生其他家族成员也进行疾病易感基因检测。毕竟这种癌症的亲属遗传比例比较高!
3、指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个体经营户谢女士,今年51岁,不久前拿到了疾病易感基因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显示,她的体内存在一种基因可能导致她将来患上老年痴呆症。根据这个结果,何女士就可以对老年痴呆症进行提前防范和干预,首先在饮食上注意少吃损害大脑细胞的食物,其次是多用脑、多学习,晚上睡觉前不要看电视;根据体力适当锻炼多散步。
4、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28岁的周先生是个健身爱好者,并喜欢参加网球、足球等剧烈运动。今年9月份进行了疾病易感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高血压易感基因。剧烈运动时血管收缩会导致血压上升,因此专家建议他最好采取慢跑、健身操等运动,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基因检测通过采集受检者个体唾液或口腔黏膜,对常见疾病进行科学检测,从而达到降低患病风险、避免疾病发生的目的。基因检测真正做到未病先知,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 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