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尺度介入 防范于未然
人类眼睛的可视范围与距离都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在目力之所及的范围内看到东西。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望”指的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但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到人体的五脏六腑,只能通过把脉、听诊等方式来预估判断。
随着科技发展,出现放射线技术,有了X光、CT,之后,又出现了核磁共振技术,有了MRI,人类终于可以看见五脏六腑。CT、MRI的分辨率不断提高,可以看到越来越小尺寸的结节。实际上,通过看片子,观察病理切片的显微照片,我们的肉眼依旧可以看到肿瘤,甚至是单个的癌细胞。
但是,肿瘤的发生是从分子阶段开始,也就是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被激活,这已经不是放射线技术可以触及的,也不是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到的。因此,各种肿瘤标志物及肿瘤基因检测被推上前台,并站在聚光灯下。
说到肿瘤,很多人谈“癌”色变。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态势,每年因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防控形势较为严峻。然而,癌症并非不可预防和治愈。
大部分实体肿瘤在早期发现后,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手段进行有效的治疗。一旦肿瘤发展到晚期发生转移,患者的生存率会显著降低。如果能够在分子癌变期,也就是超早期阶段进行积极干预,将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实现临床治愈。肿瘤易感基因的早筛正是针对分子癌变期。
近年来,美国癌症发病率显著降低,除了其医疗科研水平提升的因素外,肿瘤筛查的大力推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下图腺癌的发生、发展,了解癌症各阶段的特征。其实,肿瘤有留给人类一定的时间去进行干预。
癌症大数据告诉我们,有10%-30%的癌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接近90%的癌症都可以追溯到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其中又有约6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通过减少可控危险因素来预防。
肿瘤易感基因早筛可以帮助人们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例如在妇科肿瘤方面,能够通过检测人体与生俱来的遗传基因,从遗传角度评估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患病风险。
针对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建议其在饮食上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低脂肪食物,避免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在体检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钼靶、乳腺B超等影像学检测针对性筛查乳腺癌。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癌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因此,我们需要全社会参与,共同努力,大力开展癌症科普知识的宣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癌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体系。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盛景基因倾情推出肿瘤易感基因检测。赶紧给身体排个雷,按图索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