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来了!这么热的天,竟然要防“寒”

今年中伏要加倍! 

 

  中伏已至,但因为连日大雨,气温反而降低了几度,湿气也明显加重。今年的中伏有20天,被人们称为双中伏。那么,为什么今年的中伏要加倍呢?这个要从“三伏天”的计算讲起。常言道:“夏至三庚为伏,冬至三戌为腊。”

 

  中伏的“伏”字有五行相生相克的门道。夏天属火,火克金,所以金很怕火,火旺的话,金就熔化了,所以,金遇火,要伏藏起来,故而,“金气伏藏”被称之为伏。

 

  夏至三庚与秋后一庚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初伏与末伏均只有十天,如果在立秋之前还有第五个庚日,那么,就会多一个中伏,中伏也就成二十天了,这就是今年双中伏的由来。

 

  此外,关于中伏,还有“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的说法,今年中伏之后一天才是大暑,而且各项农业数据也显示,上半年的收成不错。

 

中伏之后 重点要防“寒”

 

  三伏天最应防“寒”,尤其是进入中伏之后。这一点应该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因为,在中伏之后,阳气逐步升至顶峰,血管扩张,在吹空调、喝冷饮的情况下,很容易着凉,这个时候,寒邪就会乘虚而入,所以要注意防寒。那么,应该要怎么做呢?

 

  1、别因为怕热,就不开窗通风,一定要注意空气流通,这一点对于预防流行性疾病也很重要,尤其是在这段特殊时期。

 

  2、天气一热,很多人喜欢对着冷风吹,认为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这样很容易诱发感冒,重复感冒又会让免疫力下降,进入恶性循环。

 

  3、炎炎夏日,沉迷于冷饮不能自拔,也是要不得的。长期、过量的冷饮下肚,会引发肠胃炎症,甚至糜烂。

 

  4、冲冷水澡,也要视人的体质而定,有些人体质较弱,冲冷水澡很容易感冒。而且,如果在户外运动之后,突然洗冷水澡,易诱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问题。

 

  5、体质较差者,夏天也尽量不要光脚踩地板,特别是瓷砖,寒气较重。另外,少穿露脐装,腰、腿、脚是冲脉和带脉的必经之地,如果被寒意侵袭,容易诱发胃肠机能紊乱。

 

消暑 降温 益气 健脾

 

  当然了,夏天进入三伏之后,暑意正浓,很容易出现脾胃问题,防暑降温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中老年人。

 

  1、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例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并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物,例如藿香正气液。

 

  2、天气热的时候,摇摇扇,虽然方法略显古老,但是,摇扇子既能降温,又能预防肩周炎,对有中风风险的人群来说,还能对预防疾病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3、洗热水澡、泡脚、吃姜可以祛湿除寒,为身体注入更多的正气。

 

  4、益气养阴,清热祛湿,健脾护胃。正所谓“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炎炎夏日,湿气上升,我们的身体健康与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也与适当的运动锻炼紧密相连。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盛景基因倾情推出肿瘤与慢病基因检测、儿童营养代谢基因检测(16项)等多项检查项目,为您撑起一把健康之伞,为身体机能遮风挡雨。

 

关于节气养生的知识,您还可以了解更多。小暑时节 让心灵做一次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