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轻重缓急
让肿瘤变成慢病
社会大众谈癌色变,但是,肿瘤并不一定是癌,癌也渐渐不是绝症,而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病。
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的肿瘤,并不意味着可以置之不理,也需要随访跟进,因为某些良性肿瘤也有突然恶化的可能。得了恶性的肿瘤,并不意味着收到死亡判决书,而是要看肿瘤的位置、性质、分期、靶点。
很多恶性肿瘤是由器官、组织的某些慢性炎症,逐步演变而来。例如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可能发展成胃癌。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可能演变成肝癌。女性HPV感染可能引发宫颈癌。因此,在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以及肿瘤之间,存在着渐进式转化的关系。
肿瘤在体内从不明显的增生开始,慢慢演变。这个时候,仿佛是一个静止的过程,就需要我们主动出击,以动制静,进行体检,找出可能存在的小结节、小息肉,并加以及时治疗,例如手术切除,或是物理消融。
有些炎症的病理改变是缓慢的,例如“肝癌三部曲”,从肝炎到肝硬化的过程中,如果能戒烟酒,合理安排作息,那么,肝炎就很难发展成肝硬化,也就更难有发展成肝癌的机会。因此,处置肿瘤的发生发展,除了以动制静,还需要快慢结合。
在这个时候,进行慢病与肿瘤的易感基因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预先觉察风险,下先手棋,就能赢得战胜恶疾的关键时间。因此,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需要进行肿瘤易感基因的早筛,提前预警,关口前移。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关于主治肺癌的医生,有过一个段子,说他们没有超过一年的患者朋友。换言之,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很难超过一年。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于靶向治疗的出现,晚期肺癌的生存期大为提升,五年生存率,甚至十年生存率,正在不断刷新纪录。客观缓解率也不断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获得明显提高,带癌生活,甚至治愈癌症成为可能。
现如今,慢病管理已经成为社康中心的主要业务,给老人量个血压,测个血糖,开点降压药、降糖药,再提醒一下饮食作息注意事项,已经成为很多社康的日常。在可预计的未来,肿瘤病患也将被纳入慢病管理的范畴,随访跟进,长期服药,直到肿瘤彻底消失,身体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