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不要露!养生要点记牢了

白露身不露

 

  唐代学者孔颖达指出:“谓之白露者,阴气渐重,露浓色白。”谚语有云:“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阳气下降,阴气加重,早晚温差变大。常言道:“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

 

  天已转凉,穿着应避免受凉。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老年人和体弱者,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出门前可以多备一件外套,方便穿脱。

 

  白露节气应避凉气、升阳气、补肾气。“寒从脚起,热从头散”,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痛经、支气管炎、失眠等病症的重要原因。秋冬养生关键就是暖脚,以防寒邪侵袭。

 

  所以,晚上泡脚,要用温水泡,水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为宜,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

 

膳食养生

 

  秋季气温逐渐走低,胃也会变得脆弱。所以,生冷性寒的瓜果要少吃,蔬菜要煮熟炒熟,不要经常性的凉拌。在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时,也要多吃些清口的青菜,减缓辛辣刺激胃黏膜,造成肠胃功能紊乱。

 

  秋季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药食同源的食物。

 

  秋季肺脏当令,肺五行属金,按五行生克而言,培土(脾胃)能生金,而金又能生水(肾),因此,白露节气的食补与药膳既要润肺,又要健脾,还应该养肾。

 

  龙眼肉甘温,入心脾两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得配本草》中说龙眼肉:“益脾胃,保心血,润五脏,治怔忡。”对于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气血不足,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的人不妨在白露时多吃些龙眼。

 

  《黄帝内经》提出食“五畜”以养精血,“五畜”在中医里都属于“血肉有情之品”,鸡肉具有温中健脾、添精补髓的作用;鸭肉味甘性凉,归脾、胃、肺、肾经,滋阴补虚。因此,鸡鸭就成了白露时节适宜食用的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