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静养神
节奏飞快、压力山大、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让人的内心无比躁动,也给心理健康留下不少隐忧。现代人求一个“静”字,很难。
《素问·痹论》指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因而,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说道:“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
清静养神原则的运用归纳起来,大要不外有三。一是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二是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三是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可安神定气。中医的许多养生理论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不谋而合。
调神摄生,首在静养。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儒释道三家均有养心的理论:“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炼心,要皆参修心学一事。”道家的天玄子指出:“养心之大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平、心安、心静、心定,心广所以容万类也,心正所以诚意念也,心平所以得中和也,心安所以寡怨尤也,心静所以绝攀缘也,心定所以除外累、同大化也。“
营养与心理健康
清静养生,是向我们的内心求解,人既是精神层面的,也是物质层面的。从物质上讲,人需要吸收各种营养物质满足自身的新陈代谢。所以,让我们从古代中医的情志调理,移步到现代营养学,来看看普通人的一日三餐,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心理学家及营养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颇受食物因素的影响。疾病跟营养缺失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样心理疾病也是如此。大脑对营养缺失的敏感性远远超过了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
血糖控制
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的程度与抑郁症的风险呈正相关。血糖控制不良可能通过增加肠道和大脑炎症而损害心理健康,从而损害心理健康。
微量元素
缺铁会损害人脑发育。缺铁也与儿童和青少年患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风险升高有关。
锌缺乏会对情绪产生不利影响。锌可通过增加大脑可塑性、平衡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传递以及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来改善抑郁症状。镁是首要的”镇定矿物",它可以少焦虑和提升情绪,改善轻度至中度抑郁症。
维生素
维生素B6与镁协同,可以减轻健康成年人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经前期综合征产生的相关焦虑。维生素C的抗氧化特性可以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并且可能对涉及心理健康的基因有表观遗传效应。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抑郁症状有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