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首超白血病,成为新“儿童肿瘤之王”!
发布时间:2022-09-28 11:00:21 信息来源:盛景健康
据有关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已经成了儿童生命的第二杀手,近5年来儿童肿瘤的患病率更是上升了18.8%。平均每一万个儿童中,就有一个癌症患者。导致儿童患肿瘤分两方面原因: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也就是遗传基因,后天因素如病毒、化学物质、放射性核素和免疫缺陷等都可能导致孩子肿瘤。
中国儿童肿瘤的发病情况缺乏全国性的统计,大约每年有3万儿童罹患恶性肿瘤,其中1/3为白血病,2/3为实体瘤。儿童实体瘤中占90%以上的是原发性肉瘤和胚胎性肿瘤,常侵犯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骨和软组织等。最常见的是各种“母细胞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尤文氏肉瘤、骨肉瘤等。至今,儿童肿瘤生存率已经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30%左右提高到了如今的70%-80%。
脑肿瘤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儿童与青少年患脑瘤的几率也非常高。我国每年至少有7000~8000名儿童被查出患脑肿瘤,被认为是仅次于白血病的儿童癌症杀手。不过,美国CDC发布了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由于白血病治疗的改善,脑瘤自2014年开始,已经超过白血病,成为新的“儿童肿瘤之王”。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统计数据显示:“血癌”——白血病是儿童癌症的主要类型。然近年来,随着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的进步,多数白血病可以治愈。白血病也不再是儿童癌症的“江湖霸主”,脑瘤是第一多发儿童实体瘤,现在成为儿童第一杀手。
这一数据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公布,数据揭示:癌症是全球儿童第四大死亡原因,2014年每10个死亡儿童约有一人是死于癌症,在美国其中的四分之一为脑癌,大约为534;排在第二的是白血病,约为445例。报告还指出,在19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中,意外伤害是最主要的死亡,其次是自杀和谋杀。
人体基因缺陷或者是突变可形成脑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属神经系统肿瘤遗传是最具典型的代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约半数病人有家族病史。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细胞或者是组织异位残留于颅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又具备分化与增殖功能,可发展成为先天脑肿瘤的一种发病因素。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论文表明癌症基因对儿童的影响远超过我们的认知,一些儿童携带的基因突变与成年人癌症如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相关,伴有种种疑问,专家们呼吁儿童癌症患者接受基因测序。
发表于《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两项研究共同探讨了儿童肿瘤基因测序的临床效用性:两项独立的临床研究发现,40%的儿童癌症患者的肿瘤或生殖系中存在突变,这些突变对诊断和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肿瘤测序揭示了3%患者体细胞突变的临床效用性,24%患者存在潜在的临床效用性,在另外的20%患者中,研究人员发现已知癌症基因中存在突变体,不到一半的体细胞突变存在于患者肿瘤基因中。研究人员还发现,10%的患者携带与癌症表型相关的生殖系突变,其中包括13个癌症易感基因中的致病性或可能致病的变体,例如 TP53、BRCA1和 VHL。
总体而言,5%的患者出现偶然结果,包括美国大学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中心建议检测的基因以及线粒体DNA突变。几乎所有患者的癌症基因中都存在不明生殖系突变,大约90%具有药理学突变,85%的患者携带有隐性疾病。综上所述,肿瘤和生殖系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39%接受肿瘤分析的患者的相关突变(或医学上的偶然发现)具有潜在的临床效应。
2、孩子突然生长变慢或是消瘦,精神不好、不哭不闹;
3、孩子洗澡时发现腹部、四肢有包块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儿童癌症发病是有规律可循的,1岁3岁分别做一次B超,3岁左右是各种母细胞瘤的发病高峰。6岁后儿童进入相对安全期,12至14岁则是骨肉瘤和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高峰期。针对儿童肿瘤的发病规律,建议父母在孩子出生后1年内以及孩子3岁左右分别做一次B超。
免责声明
本内容仅限于公益科普宣传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