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顶级精英猝死,运动是真凶吗?

10月7日晚,华为心声社区发讣告称,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先生,因突发疾病于10月7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53岁。而从近年来的报道看,年富力强的创业者、企业高管、行业精英,以及看似健康、注重自我管理的年轻白领猝死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就在今年已经有丁耘,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韩国著名艺术家、漫画家金政基等名人突然离世。此前,还有朗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显武、大特保创始人周磊、途牛副总经理李波、春雨医生CEO张锐、阿里集团原数据总监欧吉良……导致他们英年早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一再上演?

 

长跑是猝死多发地带。运动有益健康,过度运动却可能是“非定时炸弹”。据知情人士透露称,丁耘在国庆期间曾带领员工到深圳湾天附近长跑“拉练”。天没亮就出发,一直跑了28.55千米。在此之前,这位酷爱马拉松的商业精英,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高强度运动上。这也使他在外人眼中,一直是积极、健康的形象。

 

类似的猝死事件中,很多人都曾有健身、剧烈运动的经历。就在今年6月中旬,“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发布讣告,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离世。孙剑虽有“人工智能教父”之称,但去世时只有45岁。根据报道,他酷爱运动,有夜跑习惯,发病也是夜跑结束回家后。而他们所钟爱的长跑运动,也恰是猝死多发地带。研究者将这种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的情况定义为”运动性猝死“。

 

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非运动员中的运动性猝死发生率为0.9/10万。在中国,长跑是运动性猝死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据武汉体育学院的王再聪统计,2012年到2021年间人民网曾有136篇报道与马拉松猝死有关。德国萨尔州大学菲利普·伯姆等研究者对144个运动猝死样本(平均年龄46.8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有医院或法医机构进行临床调查并给出确切病因的66例死亡事件中,64起是由心血管问题导致的,占比达到97%。其中心肌梗死排在第一位,共34例;另有16例死于心肌炎等心肌疾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研究团队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也曾撰文表示,马拉松作为耐力型极限运动,会使集体代谢状态发生显著变化,包括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心率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减少等。这将导致心脏标记物的增加等改变,长期规律训练的耐力运动员,其心脏结构也会发生改变。

 

另据Nature2020年刊发的一篇综述,35岁到65岁中年男性,在耐力项目中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比例高达40%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猝死的重大风险因素,运动会刺激血管收缩、增加血管中斑块破裂的风险,这也将心肌梗死发生率提高了10倍。对于日常久坐的人,这一风险增加50倍!

 

广东地区统计了在2007~2021年间发生的374例运动相关猝死事件,造成猝死前三位的运动,分别是篮球(34.5%)、跑步(19.5%)和羽毛球(12%),都是人们喜欢的运动项目。

 

对于有长期健身、长跑习惯的人,其实更应该关注和检查与自己长期坚持的运动相关的身体指标。长跑爱好者,应该注意HCY指标检查,以及longQT基因检测。HCY是指同型半胱氨酸,要通过抽血化验检查身体是否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高血压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一指标的增加趋势来预判心血管病症的风险。

 

有条件的跑者,还可以查一下longQT基因,通过专业的基因检测,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身体基因中存在突发心血管疾病的趋势可能性,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知,有助于更加安全的运动。此外,利用可穿戴设备检测身体情况,同样是一种科学的运动方式。

 

出现这几个情况,尽量不运动!
生病等恢复后再运动:感冒发烧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运动会进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易入侵,如果入侵心肌,会形成病毒性心肌炎。
有基础疾病要评估运动风险:有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肾病、年龄较大、家族史、吸烟、运动不足、肥胖等问题的,都属于高危人群。
熬夜、喝酒后、过度疲劳后避免运动:熬夜、酒精、过度疲劳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同时,酒后运动还会影响酒精的代谢,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从而让心血管的负担增加。
长期不运动要循序渐进地运动:一个缺乏锻炼的人马上进行剧烈运动,运动性猝死的概率会很高多倍。
出现不适要立马停止运动:一旦出现明显的气喘、胸闷、胸痛,要立刻减缓运动或暂时退出运动。
运动的初心就是为了健康,所以各位爱运动的朋友们,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科学健身。
免责声明
本内容仅限于公益科普宣传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