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巩固一生,赢战骨折”。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我们国家,50岁以上人群中一半出现了骨量减少,20%的人患上了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老年人腰背痛的重要“元凶”之一。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患者数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一定要高度警惕骨质疏松这一“沉默的杀手”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尝试采用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许多证据表明,在衰老过程中,功能性干细胞的丧失起到重要作用。而在与年龄有关的骨质疏松症中,成骨前体细胞的功能下降可能至少是部分原因。那么如果可以及时补充干细胞,代替衰老或功能衰退的细胞发挥作用,是否能延缓甚至改善骨质疏松症呢? 研究表明,移植入体内健康的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组织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促进组织修复,弥补衰老相关的功能性干细胞的不足,从而促进疾病恢复。
发表在《干细胞杂志》上的临床研究显示,围产组织间充质干细胞有助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改善身体功能。
这是首次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干细胞临床试验。这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I/IIa期研究,研究对象为20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涉及到的药物有特立帕肽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立帕肽是一种骨质疏松症药,优先刺激成骨细胞活性。
科研人员设计了2个组别:(1)单独使用特立帕肽(2)特立帕肽联合间充质干细胞(下称联合治疗组)。在20名患者中,其中14名患者完成了随访评估,其中7名来自单独使用特立帕肽组,另外7名来自联合治疗组。
1年的随访评估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特立帕肽治疗是可行和可耐受的,通过促进骨结构对骨折愈合有临床益处。另外还发现,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等方面有明显提高。
目前认为干细胞干预骨质疏松的机制为:1、直接或间接促进成骨分化;2、增加成骨细胞数量;3、抑制破骨细胞分化;4、改善骨代谢。
近年来,多种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被广泛应用到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研究当中,尤其是脐带和胎盘等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可以从根本上治疗骨质疏松,并且能避免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他们将来自年老或年轻男性供体(表达EGFP蛋白的C57BL/6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到衰老的雌性小鼠体内。移植六个月后,检测发现与移植年老BMSC相比,移植年轻BMSCs的小鼠股骨中的GFP阳性的BMSCs更多,骨钙蛋白表达更高,碱性磷酸酶阳性(AP+)细胞数量也更多。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移植年老BMSCs相对不能在老年受者的骨内复制或分化成成骨细胞,因此干细胞功能和数量下降是衰老相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机体补充干细胞后有望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症。
该研究发现年轻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显著减缓了骨密度(BMD)的损失,并且令人惊讶地是,该研究还发现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 延长老鼠的寿命:对照小鼠的平均寿命为765天,而接受年轻BMSCs移植的小鼠的平均寿命为890天。
这项研究的结果提示了干细胞活动与衰老之间的潜在联系,它表明 衰老相关的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降低可能在衰老动物骨密度损失中起关键作用,并且可能是整体寿命的一个决定因素。因此通过移植干细胞,使机体内干细胞得到及时的补充,无疑会缓解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机体的其他衰老相关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从而延缓机体的衰老进程,调理机体的亚健康状态。
免责声明
本内容仅限于公益科普宣传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