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联合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新版《指南》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为2.45亿,随着诊断标准下调,患者数量或将增至近5亿。
新指南是基于观察性研究、临床试验和卫生经济学评估积累的证据,进行了标准下调的推荐。血压水平在 130~139/80~89mmHg 的人群多为中青年,下降诊断标准不仅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而且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我们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
首先,观察性研究证据证明,符合新标准的高血压人群,发生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对风险显著升高,且归因明确。同时,临床试验证据显示,对于符合新标准的高血压人群,降压治疗能对心血管病风险产生显著改善。高血压不仅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的首要,且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虽然下调高血压诊断值,使纳入高血压范围的人群增多,用于前期治疗的费用可能略有增高,但用于后续治疗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梗、肾功能不全等治疗的高额费用会大幅度降低,并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此次推荐高血压诊断标准改为130/80mmHg,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卒中的预防具有明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