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疫 | 存正气,藏精血,御外邪!
发布时间:2022-12-21 10:29:19 信息来源:盛景健康
《说文解字》说:“疫,民皆疾也。”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疫病的论述,《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中国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疫情历史,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
中医对疫病的预防就是要增强人体的正气。人的正气主要由精气等物质构成,《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可见对于精的保养十分重要,要藏精就要让精能正常生成,而且不能过多耗散。精的生成是要靠饮食物化生的气血不断来充养,精、气、血是可以相互化生的,如果气血不足,精就无法充足。
人体正气是抵御外邪、防病健身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最根本的要素,疾病的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百病始生篇》又进一步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些论述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了中医的正虚发病观。就是说,正气充沛,虽有外邪侵犯,也能抵抗,而使机体免于生病,患病后亦能较快地康复。
由此可知,中医养生学所指的“正气”,实际上是维护人体健康的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它包括了人体卫外功能、免疫功能、调节功能以及各种代偿功能等。正气充盛,可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更好地适应外在变化,故保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任务。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整个机体状态加以调整,防衰抗老。从治疗学上来看,调理脾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除了调治消化系统的疾病外,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妇科、五官科等方面的多种疾患,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一致重视脾胃的护养。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如饮食调节、药物调养、精神调摄、针灸按摩、气功调养、起居劳逸调摄等等,皆可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免责声明
本内容仅限于公益科普宣传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