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血,重在脾胃,夯实后天之本!

从中医角度来说,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人体一切营养物质的来源,包括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充足,人体就能健康;如果脾胃功能失调,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脾像船长,运送水谷精微到达身体各个地方。若脾胃失调,船长就没力气开船运输,货物滞留积压送不出去,码头就会瘫痪。所以脾胃病,易伤脾胃、肝肾、心肺、气血……引起全身疾病。

 

人体在春季阳气初升,但阳气还不能很好地宣发和推动起来,此时脾胃运化能力减弱。脾胃运化功能差了以后,人体在春季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的功能受到了影响了,湿邪就会停滞于体内。春天湿邪多、寒气少,这个时候吃进去的食物可以更好地被消化吸收。所以脾好了以后人的体质就会变得更好。

 

人体湿气重往往会让人感觉身体沉重、四肢乏力、头发油腻、皮肤粗糙、痤疮增多等。如果湿气过多地滞留在体内,人还会出现头昏头胀、耳鸣等症状。春季养脾的要诀包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上避免油腻食物的过量摄入,多吃健脾胃的食物;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而克脾胃。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木旺则克土,故春季饮食最好少食酸。

 

三餐定时、定量
脾胃也要“定时”,否则就会损伤脾胃的健康。人体三餐定时,给胃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还可以预防肥胖。另外,人在感觉饥饿时,可适当吃些食物。但也不宜过多,以免增加胃肠负担,甚至引起胃下垂。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

 

饮食上避免油腻食物的过量摄入
脾胃运化能力差的人,在春季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也不要吃过凉的食物,以免对脾胃造成不良的刺激。
多吃健脾胃的食物
脾为后天之本,所以饮食养生非常重要。春天是养脾的好时机。很多食物都有健脾胃的功效,如小米、山药、莲子、白扁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