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战 | 基因早筛预警,城乡协同攻坚!

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为457万,占全球的23.7%;死亡病例数为300万,占全球的30% ,可见,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了癌症大国。

 

自1975年以来,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的死亡率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近十年开始呈下降趋势,而肺癌、女性乳腺癌和结肠直肠癌等发达国家常见癌种发病率正快速上升。

 

中国的癌症死亡率模式处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过渡阶段。主要癌症包括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的死亡率自1975年以来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近10年来开始下降。同时,其他通常在发达国家死亡率较高的癌症,如肺癌、女性乳腺癌和结肠直肠癌,短时间内在中国迅速增长。

 

癌症区域分布方面,10年前,中国农村地区死亡率排名前五的癌症类型与城市地区相似。2016年,中国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主要类型癌症出现了差异,同时,城市地区排名前五的癌症类型与2020年全球区域统计结果相同,可见,中国的癌症死亡率模式随着城市化也在发生着改变。

 

癌症的特征在于基因组中的突变或其他改变导致细胞生长不受控制。肿瘤可出现数百至数千个突变,但只有少数几个对其致瘤能力至关重要。这些关键突变影响癌症驱动基因的功能。寻找具有这种癌症驱动突变的基因是癌症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对第一个肿瘤基因组进行测序以来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癌症驱动基因。DNA测序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发展,使得发现癌症驱动基因的速度越来越快。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以及文化多元性等特点,我们有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对癌症进行干预。此外,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筛查设施和医疗服务人员欠缺,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面对诸多挑战的同时,科学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肿瘤易感基因检测、人工智能、不断涌现的新生物标志物等,除此之外,癌症登记调查体系的逐步完善,都有利于推动癌症预防策略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