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白色瘟疫”,终结结核病流行!

2023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终结结核病战略”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4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希望到2035年,结核病的发病率降至1/10000以下。但以目前的趋势来看,我们距离这一目标依然很远。
结核病通常被称为“穷人病”,患者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属于中低收入群体。从地区来看,农村发病率明显比城市发病率更高,西部地区发病率比东部地区的发病率更高。
2021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1060万,发病率为134/10万,结核病是单一传染源的头号死亡原因,也是全球第13大死因。我国2021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8.0万(2020年84.2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5/10万(2020年59/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中国是全球30个高负担的结核病国家之一,在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名第二。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歧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以发生在除了头发和指甲外的任何器官。晚期结核病患者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因贫血而肤色苍白,因而结核病又被称为“白色瘟疫”。
春暖花开,病毒细菌繁殖正旺,容易诱发感冒,出现咳嗽、咳痰。但如果出现咳嗽、低烧,尤其是午后潮热、心烦,则应小心肺结核。工作场所、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极易在场所造成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因此要重点防控。
那么,该如何预防结核病?
平常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经常锻炼身体,杜绝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酗酒,抽烟等,提高自身抵抗力。
随着科学的发展,结核病已经是一种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疾病。怀疑得了结核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并按要求完成全程规范治疗,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拓展延伸
除了肺结核,还有比较常见的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骨结核和淋巴结核等。结核病主要感染抵抗力下降的人群,如营养不良(比如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吸烟、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导致身体亚健康的人群,另外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器官移植、抑郁症,或者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制剂的患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