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癌王”较量,拒敌于千里之外!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较早发生全身转移,预后较差,治疗方案极其有限。而且胰腺癌对大多数治疗方法具有耐药性,5年相对生存率低于10%。
NCI 和 SEER 的数据显示胰腺癌 5 年生存只有 5-6%,大多数患者诊断时都已是进展期,区域性和远处转移分别为 27% 和 53%。胰腺癌治疗方面最近也没有突破性进展,含吉西他滨的治疗和手术是近 10 余年来的标准治疗,无论是用作新辅助还是辅助化疗,化疗选择很有限。

 

现与胰腺癌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主要有p53、p16、DPC4、APC、DCC、Rb等,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是p16和p53基因。
凡是说到癌症的诱因,肯定有一个是遗传,而遗传是你永远避不开的因素。但是癌症又是一种特殊的遗传疾病,因为它不会马上表达出来,而只是给你一个较高表达的可能,在之后的生活中是可以控制的。
因为基因是会百分百(自然突变的概率极小)传递给下一代的,所以如果祖辈中有癌症患者他们的原癌基因就会传给下一代,而这个原癌基因相较于其他人的原癌基因更容易被诱导突变而致癌。

 

人体内如果是原癌基因活性大于抑癌基因那就会癌变,如果抑癌基因活性大于原癌基因或者保持在一个较平衡的状态就不会产生癌症。所以如果抑癌基因一旦突变失去活性,也是会导致癌症的。

 

胰腺癌异质性很强,遗传学标志包括全基因组不稳定性,如突变、易位和插入或缺失、非整倍体。全基因组分析显示,12个核心信号途径皆有遗传学变化。最常见遗传学改变包括 DNA 复制,KRAS、TGF-β、凋亡和细胞周期途径改变。引起林奇综合征的 MMR 突变,引起遗传性乳腺 -卵巢癌的 BRCA 突变,在胰腺癌特别是家族性胰腺癌中约占 5–10%。

 

如果患者家族中有胰腺癌聚集性发病,考虑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这种情况一般推荐基因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发病情况胰腺癌。
胰腺癌如果医生考虑在发病期间进行靶向治疗,就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突变的基因。靶向治疗需要在基因检测的基础上制定,靶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症状。

胰腺癌的癌基因表达很大程度上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长期刺激有关,所以一定要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果有癌症史的家族还需服用防癌药物,这样才能减少癌症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