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基因检测 | 辨证施治,重在知根知底!

全世界大约有11.3亿人患有高血压,中国约有2.7亿高血压患者,但仅有13.8%的患者血压得到控制。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呈现着三大现状——「三高」:高患病、高致残、高死亡;「三低」:低知晓、低治疗、低控制。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15%取决于遗传因素,其他和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基因检测获得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指导自我保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慢性病的潜伏期非常长,如果我们稍加注意一下身体发出的信号,就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因为慢性病的特点是可防、可控、不可根治。一旦得了慢性病,则不可根治,且终生携带,其并发症、死亡率、致死率高,治愈率低。

 

通过慢病易感基因检测,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健康“地雷”——疾病预警基因,就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包括通过根据自己的遗传体质调整营养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多种途径,避开可能引爆“地雷”的条件,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基因检测能早期评估患病风险,指导个性化用药以及个性化精准医疗方案的制定。

 

大量研究表明,人群中,基因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例如,你可能听说过,如果患了高血压,那么就应采取低盐饮食。然而最新研究发现,仅30~50%的高血压患者对盐敏感,而对于其他高血压患者而言,限制摄盐的措施并不是必要的,且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多好处。
你可能还听说过,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含量高的饮食,会导致你的血液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尽管这种说法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低脂饮食并非适合所有的人。近年来研究显示,某一类型血液胆固醇升高的人在采用低脂饮食后,其中41%的人中,与该血液胆固醇升高(例如A亚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相关的心脏病的发病率是升高而非降低。

 

慢性疾病是多基因疾病,我们可以从遗传特性中获得诸多信息。例如,遗传因素在高血脂症发病中起到55%的作用、在高血压发病中起到30~60%的作用、在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中起到58%的作用……,这个百分比叫做“遗传度”,也就是遗传因素在疾病产生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某种疾病的遗传度超过40%,则意味着这种疾病的遗传作用不可忽视,仅仅靠一般性的生活方式管理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必须从遗传层面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和特殊营养调理——这就是基因导向下的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