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 | 祛湿气、扶正气、养肝气!
发布时间:2023-04-04 10:23:20 信息来源:盛景健康
《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正是清除身体“浊气”的好时节。清明养生应顺应自然,重在“清”与“明”。清明时节,万物生机勃勃,此时养生,要把握三个原则:祛湿气、扶正气、养肝气。今天,小编就继续带大家跟着二十四节气去生活。
祛湿气
清明雨纷纷,离不开一个‘湿’字。加上天气转暖,整体气候特点是寒、热、风、湿夹杂在一起,机体容易出现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现象。从中医的角度看,春与肝在五行中同属木,春季属于养肝之时,养生重在疏肝气、清胆湿、健脾胃。
有些人近期会出现头痛、晕眩、失眠、无缘由发火等情况,大部分是因为肝气升发过旺所致。肝气过旺,还会克脾,脾胃的纳受力差了,湿浊就会停滞于体内。《金匮要略》认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清明时节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增大,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易被湿困。湿气多了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继而产生内湿,表现为舌苔厚腻、感觉口中发黏发苦、脸色晦暗和四肢倦怠。及时清除体内的湿邪也是近期养生的关键。
可以多吃些红薯、萝卜、芋头、山药等秉承“土气”而生的食物,可温胃祛湿、补中和血、补精益气,但要少吃“发物”。体内湿气较重的人,可以在饮食中增加渗湿健脾的食材, 如薏苡仁、陈皮、茯苓、冬瓜等,还可选藿香、陈皮煎水内服,有芳香化湿、行气消滞的功效。
扶正气
中医认为正气就是人体的一种抗病能力。《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如果人体正气旺盛,外界致病因素就不会侵犯人体,即使侵犯到人体,病症也很轻,很快会恢复健康。因此扶正气,可以有效地防止病邪入侵,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清明前后,自然界阴阳相对平衡,我们要趁此万物萌发的季节,融入大自然中去,舒展运动,来调整人体的阴阳。比如登山,就可以疏通经络,畅通全身的气血,对脊柱、肌肉,心肺功能都有很大益处。

春季调养情志,应重在养肝气:一是要保持心情舒畅豁达,身体气机畅通,气血运行和缓,则肝气得以调养。是要避免急躁和愤怒,导致肝气受损。因此在春季我们要尽量使自己心胸开阔,乐观愉快,让情志生机盎然,保持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