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女性健康杀手”,预防为重中之重!

在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排行榜上,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可以称得上是排行前三的“红颜杀手”。

 

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甲状腺癌是三种独立存在的癌症类型,掌握女性高发癌变风险的关键一环就是——雌激素。雌激素对女性非常关键,正常水平下能够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缓解更年期的症状,但当水平过高时,会增加乳腺癌等疾病的危险性。

 

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的三大恶性肿瘤,其中发病最隐匿、早期不易引起重视的、死亡率最高的要数卵巢癌。卵巢癌早期患者往往没有任何临床表现,近半卵巢癌患者发现时都是中晚期。

 

约10%到15%的卵巢癌患者可检测到BRCA1或BRCA2基因的胚系突变(BRCA1或BRCA2是一类肿瘤抑制基因,其突变与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相关),携带这两种基因胚系突变的妇女卵巢癌的终身发病风险分别为39%至46%。另外具有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病史或家族史,林奇综合征患者也是卵巢癌的高危人群。

 

女性朋友要特别注意自己是否携带遗传性肿瘤的致病突变基因。与遗传相关的常见妇科肿瘤包括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其特征在于家族中多位成员罹患乳腺癌或卵巢癌,可遗传的BRCA1/BRCA2基因突变就是导致该综合征的原因。

 

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Peutz-Jeghers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及相对少见的PTEN基因(一类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的Cowden综合征(即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早发性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等,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TP53基因突变的Li-Fraumeni综合征(李法美尼症候群,一个抑癌基因p53的缺失引起家族性各种不同癌症的发生,包括乳癌、脑瘤、恶性肉瘤、骨癌等,是一种罕见的自体隐性遗传疾病 )等,都是遗传性肿瘤易感综合征。

 

癌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衰老性疾病,即随着年龄增加患癌风险不断增大,但是很多癌症患者却因为基因缺陷导致他们本身就是“易患癌体质”,而这类人群患癌风险会大大增加。你可能不会想到的是:有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人在短短几十年里陆续患上十几种肿瘤。
近期,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为我们剖析了易患癌体质背后的奥秘。1名女性在36岁时就已经罹患12种癌症,其中有5种还是恶性肿瘤
如何避免恶性肿瘤遗传给下一代?
首先,父母双方可去做相关肿瘤的致病基因检测,或选择一些辅助生殖手段避免肿瘤基因遗传病的发生。其次,子女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避免接触一些不良的环境致癌因素,同时定期健康体检,及早发现癌症初期现象,阻断向真正的浸润性癌症发展。

 

乳腺癌
钼钯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简单有效的筛查方式。针对普通人群,《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推荐40-45岁的女性应每年做一次乳腺 X 线检查,45-69岁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最有效的筛查手段是颈部超声检查。一般人群20-29岁每2-3年1次临床颈部体检,30岁以后每年1次。30岁后每年1次颈部超声检查(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1次颈部超声检查。

 

宫颈癌
宫颈癌是长在女性子宫颈部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很多年轻女性罹患宫颈癌。研究已明确大多数宫颈癌的病因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由于HPV感染宫颈导致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所以宫颈癌可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有效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就能够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大多数宫颈癌筛查规范或指南建议从21岁开始接受宫颈癌筛查。宫颈癌有很成熟有效的一、二级预防。目前绝大多数宫颈癌是由HPV感染引起的,已有二价、四价、九价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可以预防70%~90%由HPV感染引发的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