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风湿=易伤身
首先是防“湿邪”伤身。潮湿多雨是此时的气候特点,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如人们的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容易感受湿邪,出现食欲不佳、便溏腹泻、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不适等脾虚湿困症状。因此,健脾除湿、助脾运化是谷雨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谷雨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风湿病容易复发或加重,应小心防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不要久居潮湿之地,衣物因汗出湿润后应及时更换,少吹风,避免淋雨,天气较好或阳光明媚时应多到户外晒太阳、接受光照,适当锻炼身体。如果出现关节肿痛、肿胀等症状,日久不见好转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风大沙多是这一节气的显著特点,应尽量避免在浮尘天气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尽可能选择浮尘较轻的时段,并戴口罩或用纱巾蒙头,多喝水,适当多吃些清肺、润肺食物。
此外,谷雨前后,杨花柳絮随风舞,很容易引起鼻痒、鼻塞、咳嗽和皮肤过敏等症状,除了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减少户外活动外,不妨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补身好时机
谷雨是春夏交界的节气,每个交界节气都是归属于脾,谷雨前后15天,脾处于旺盛时期。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但谷雨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适当吃一些小麦胚粉、面粉、荞麦粉、莜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等,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
谷雨以后雨水渐渐增多,湿气变重,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包括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抵抗春瘟,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