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夯实老年人慢病防御堡垒!

我国现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以慢性病为主的健康问题是影响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同时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减,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得带状疱疹风险增加,罹患后感受到的痛感更强。

 

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种慢性病共存的情况,免疫力低下,内在能力下降较为明显,因此,需要预防、减缓乃至逆转诸如老年人行动力、营养以及心理健康等内在能力的下降,并在内在能力减退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帮助老年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

 

饮食调节+适当运动

 

随着疫情放开,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老年人应该树立“早认识,早预防,早健康”的疾病预防观念,科学认识疾病,提升预防接种意识,通过疾病预防管理的“关口前移”,强化自身免疫力,实现主动健康。

 

对于慢性病人,除了根据医嘱备齐药物、按时服药,还要做好病情定期监测:密切观察所患慢性疾病的症状变化和病情进展,一旦发现异常,需要立即就医。

 

在饮食方面:尽量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食蔬菜水果,兼食畜禽鱼蛋、奶类、豆类、坚果类等。少吃油腻、高盐、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在运动方面:运动类型应当多样化,包含有氧、阻抗和柔韧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至300分钟的中等到剧烈的有氧活动,如健步走、慢跑等。避免到人多的地方。

 

每周进行2-3天抗阻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柔韧锻炼,包括瑜伽、太极拳等,可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机体平衡能力。

 

主动免疫,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通过预防感染减缓老年人慢性病的进展,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导致不良结局的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强老年人主动免疫,提升中老年人预防接种的积极性。

 

随着疫苗研发技术路线的百花齐放,国内适合中老年人接种的疫苗有多种类型的技术路线可供选择。主要的疫苗技术路线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老年人在选择疫苗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身体状况,以及疫苗的适用年龄、免疫程序、禁忌证、技术路线等内容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如疫苗的保护效力、持久性等,可向专业医学人士咨询,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医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