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揭示了随着机体衰老机体炎症和所经历的认知损伤之间的关联,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其或许是一种细胞连锁反应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
理解机体衰老是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们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大脑非常复杂,其包含了异常高的细胞多样性,以及多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所形成的复杂互作网络。
大脑衰老过程的一部分或与机体炎症相关,研究者将MERFISH技术与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相结合,来让科学家们能够非常具体且高粒度地观察机体的衰老过程。
结果发现,诸如小胶质细胞和免疫细胞等非神经元细胞似乎要比神经元细胞经历更明显和深远的改变,而且这些变化在大脑中似乎并不是同一发生的。研究者注意到,大脑皮质下白质要比灰质更能表现出明显的改变,尤其是在非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等。由于这些不同的细胞通过在轴突周围产生髓鞘来确保整个大脑的有效电脉冲,以及为神经元提供代谢支持,并调节突触功能和提供免疫监视,这些变化或许会对神经回路的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有办法通过生活方式(比如通过饮食、锻炼或其它过程)来实际减少与机体衰老相关的炎性过程的话,那么大脑衰老及其相关的损伤或许也会随之减少。
肥胖和肌肉量的损失如今正在成为诱发痴呆症的风险因素,但浸润到骨骼肌中的脂肪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骨骼肌脂肪会随着机体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在黑人女性中,这部分美国人群也是处于痴呆症高风险的人群。
来自匹兹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机体肌肉中脂肪的水平或许能提示个体随着机体年龄增长经历认知能力下降的可能性。该研究发表在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上。
研究者发现,大腿肌肉中储存的脂肪的5年增加或许是机体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因素,这一风险与机体的总体重、其它脂肪堆积以及肌肉特征(比如肌肉力量和质量)无关,也与传统的痴呆症风险因素无关。
研究数据表明,肌肉脂肪在机体认知功能上扮演着非常独特的作用,这与其它类型脂肪或其它肌肉特征并不相同;如果是这样的话,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会通过研究理解机体的肌肉脂肪和大脑之间是如何彼此交流沟通的,而且是否减少肌肉的脂肪水平就能降低机体患痴呆症的风险。
打太极或能改善2型糖尿病及轻度认知障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痴呆症之前的过渡阶段,如今其已经显示出了与2型糖尿病同时存在的趋势,大约45%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患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太极拳(Tai chi chuan)是一种日益流行的多模式身心运动,包括缓慢、谨慎的身体运动以及冥想练习。
来自中国福建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为期36周的时间里,使用24小时简化太极拳要比传统的健走步行组增加2型糖尿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机体的认知功能及机体指标,这或许就使得太极拳成为了一种潜在的可行性运动方式,来帮助减少2型糖尿病以及随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所致痴呆症的影响效应。该研究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 Network Open上。
研究结果表明,在对2型糖尿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太极拳要比健步走方式更加有效地改善机体的全局认知功能,相关研究结果支持机体长期的获益,这就表明,太极拳或许能作为一种有效的运动干预措施来改善2型糖尿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机体的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