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VR技术,驱动数字医疗颠覆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22 10:45:07 信息来源:盛景健康
据统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数量已超过5%,约占全球患者的1/4,我国认知障碍患者每年约增加30万例。过去几十年,针对痴呆的药物治疗并没有实质性突破,更多研究转向非药物领域。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国外已被应用于痴呆的诊断,预防和认知功能锻炼中。2016年,我国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将VR技术作为新兴行业纳入其中。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以更多样、更真实的感官知觉体验,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已用于力量、感觉、平衡、认知、视觉、情绪等相关障碍的康复。
科技对医疗行业的颠覆,从未停止。VR和AI的出现,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了一种认知症的全新干预方案。理论上,VR技术可以通过创建虚拟环境刺激患者的大脑来改善认知和常规功能并根据个人表现提供短期反馈。它允许患者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锻炼,从而降低了医疗保健成本。
这项技术不仅能精准控制环境,还能根据患者的技能水平调整难度。由于其可及性和安全性,增加了患者的使用场景,有利于认知康复的实施。近年来,VR由于其沉浸式硬件的强大功能以及结合AI技术,使得在神经内科、精神科、外科及康复医学科等医学领域可以实现减负增效、化主观诊疗为客观分析的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借助于计算机编程制作基于治疗目的所需要的虚拟环境和刺激,且很好地控制刺激的种类和程度,因而使治疗突破现实的诸多限制,还使治疗具有很好的操控性。
虚拟现实技术在融合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研究表明,通过虚拟现实有步骤地、系统性地呈现引起患者不适的应激源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障碍程度,因而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诸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的治疗上。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缺乏统一的评估体系,未来的发展应考虑提高虚拟情境的标准化和普及性以此拓展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的研究者应用Anokan-VR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采用计算机图形与图像技术,患者被放置在一个虚拟的环境,通过抠相技术,使患者可在屏幕上看到自己或以虚拟图形式出现,根据屏幕中情景的变化和提示做各种动作,以保持屏幕中情景模式的继续,直到最终完成训练目标。同时配合针灸中原络通经针法治疗,增强了减退的大脑神经元的能量代谢。结果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在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Anokan-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激发潜能。利用物理治疗加游戏的双重训练模式可以分散患者对于训练难度的注意力,患者发现自己可以比想象做的更好,让患者更加主动积极参与训练。同时配合针灸中原络通经针法治疗。通过外周穴位附近的神经末梢的刺激,激发了所属经脉及脏腑,改善了局部乃至相关脏腑的功能状态,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与代谢,增强了减退的大脑神经元的能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