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脂饮食,就成“吸油”体质
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团队在Cell Reports期刊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结果表明高脂饲养24小时即可导致小鼠全身代谢改变以及诱导肠道细胞应激反应。一周内高脂饲料便诱导肠道上皮细胞向吸收“油脂”的方向转变。
研究人员将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饲料组(HFD,60%脂肪供能)和普通饲料组(Normal Chow,13%脂肪供能)。然后在代谢笼中测定每分钟耗氧量(VO2)及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随后计算呼吸气体交换率(RER,RER=VCO2/VO2)。当RER约等于1时,提示机体主要的功能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而RER向0.7左右靠近时,提示机体向脂肪酸供能转换。
结果显示,HFD组小鼠24小时后的RER从0.9降到0.8,提示此时机体供能向脂肪酸代谢转换(图1)。这意味着当小鼠摄入短期过多脂肪后,能够迅速地从消耗碳水化合物转向消耗脂肪为机体提供能量。同时,EdU染色还提示HFD干预后小鼠肠基底细胞的增殖能力升高。
研究人员发现HFD干预1天和3天后,小鼠肠道细胞中的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显著上调。HFD干预后1天即可诱导肠道细胞的应激反应。在短期HFD干预后,肠道上皮细胞增强了对脂质的吸收。即使是短期的HFD干预,也可能会诱导肠道干细胞向脂质吸收型上皮细胞进行分化。
在美国,超过一半的女性在怀孕时超重或肥胖。虽然在怀孕期间超重可能会给妈妈们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但也有迹象表明,这可能会使腹中的胎儿在出生后患上自闭症或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这些疾病对男胎影响往往大于对女胎的影响。
杜克大学的团队研究了高脂肪饮食的怀孕小鼠,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Metabolism上。研究发现孕妈的高脂肪饮食会触发雄性而非雌性小鼠幼崽大脑发育中的免疫细胞过度消耗影响情绪的大脑化学物质血清素,从而导致类似抑郁的行为。研究人员表示,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人类身上。
研究人员比较了小鼠孕期饮食会如何影响雄性和雌性后代,他们分析了小鼠胎儿大脑和胎盘组织,以及小鼠后代的行为学指标,如交流、对社会刺激的反应,以及喜好糖水的奖赏寻求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喂食高脂饮食母亲生下的雄性小鼠,其大脑的血清素可得性会降低。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到小鼠成年,可能还会导致雄性小鼠的行为变化,如糖水偏好降低,这也是缺少奖赏行为的一个指标。患有抑郁症等情绪障碍的人通常会对愉快的活动失去兴趣。对于小鼠来说,一种与生俱来的愉悦行为便是喝糖水。
由高脂肪饮食的孕鼠所生的雄性小鼠缺乏对糖水的喜好,这种类似啮齿动物的抑郁症向表明,孕鼠在怀孕期间的高脂营养在发育过程中改变了雄性后代的大脑。以此类推,研究人员还分析了人类胎儿大脑和胎盘组织,发现孕妇血脂(衡量饮食脂肪含量的替代指标)偏高与人类男胎和小鼠雄性胎儿大脑的血清素水平偏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