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胖痴呆越早,抓紧减肥阻遏失智加速!

内脏过量脂肪增加加速认知功能下降
现有数据统计,到2050年时,全球失智症的发病率将超过1.5亿人。这意味着从现在起,我们需要思考和采取更多的预防策略来应对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失智症带来的社会负担。

 

近日,《柳叶刀》子刊在线发表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8000多名亚洲人群的数据分析发现,过度肥胖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关键代谢风险因素。内脏过量脂肪每增加0.27 kg,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相当于“衰老”了0.7岁!因此预防过度肥胖有助于维持或改善亚洲人群认知健康,并降低未来痴呆症的发生风险。
先前大多数关于肥胖与认知功能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在欧美老年人群开展,针对亚洲人群的分析较少,而亚洲人占全球人口的约60%,该研究招募了多民族亚洲人群,主要是居住在新加坡的中国、马来和南亚族人,参与到新加坡生命健康(HELIOS)研究中。
科学家们使用英国Biobank计算机化测试评估认知功能,涵盖了记忆、执行功能、处理速度和注意力这四个主要认知领域,具备可靠性、有效性和纵向稳定性。身体的脂肪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皮下脂肪;另一种是内脏脂肪,通常储存在腹腔内,围绕在几个重要脏器周围,如肝脏、胃、肠等。另外,3个常规人体测量指数: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再加上4种脂肪分布比例,也在评估范围内。
目前,每年有4万亚洲人患痴呆,占全球新病例的40%;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该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肥胖与亚洲人认知功能的关系,并表明它与血压、血脂和血糖指数无关。亚太地区的肥胖患病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约7%,而且还在上升。因此,预防和控制亚洲人群的肥胖,可能在维持认知功能以及预防未来痴呆风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该研究从流行病学角度,揭示了过度肥胖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关键代谢风险因素。减少过量的内脏脂肪能够有效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维生素D水平升高有助降低失智症或轻度认知障碍发生风险
塔夫茨大的研究团队,在Alzheimer’s&Dementia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大脑中的维生素D水平较高与患失智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降低有关。具体而言,脑部25(OH)D3水平每增加1倍,失智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几率会降低25%到33%(P≤0.031)。这一发现也为失智症和认知障碍提供了营养学方面的预防策略。

 

为了更好地评估大脑中维生素D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筛选了四个脑部区域,分别是中颞叶皮层(MT),中前叶皮层(MF),小脑(CR)和前分水岭白质(AWS),然后在尸检样本中,对这四个脑区的维生素D、25(OH)D3、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D3)水平进行了检测,并确定它们与认知功能的关联。
研究人员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后发现,在四个脑区中,血浆总25(OH)D3和游离25(OH)D水平均与脑部25(OH)D3水平呈低度正相关(r=0.32-0.39 P≤0.0001)。

 

血浆总25(OH)D3与游离25(OH)D呈中度正相关(即二者变化趋势一致,可以互相反映彼此的增长水平,r=0.73,P≤0.0001),这意味着血浆总25(OH)D3和游离25(OH)D水平高低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内25(OH)D3水平。

 

在对比受试者的生前最后一次认知测试的结果后,研究者们发现,在四个脑区中,脑部25(OH)D3水平每增加1倍,失智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几率会降低25%到33% (OR,0.669-0.754,P≤0.031)。
这一结果也与受试者们的最终认知诊断结果一致。在所有被测试脑区中,25(OH)D3水平越高,受试者生前认知功能测试分数越高(P≤0.025)。
特别是在AWS脑区中,拥有高水平的25(OH)D3被发现可以延缓认知障碍的进程(β=0.01,P=0.044),并且与更好的情景记忆能力和知觉能力相关。但脑部的25(OH)D3含量并未被发现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