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吃冰淇淋,先测一下基因再决定!

  眼下是冷饮销售的黄金季节。孩子和年轻人尤其喜欢吃冷饮。回想我小时候,好像也是不能免俗,对于冰棍、雪糕、冰淇淋的美好口感,人们都习以为常,从无质疑。但是,这些冷饮的含糖量很高,且有不少添加剂,就算是夏日,食用时也要适量。

  多吃高含糖饮料危害大

  最近高温闷热的天气,让很多人心情烦躁,再加上汗多难耐,蚊虫叮咬,不少人出现失眠、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由于这个季节的暑湿困扰脾胃,很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这个时候想用吃雪糕、冷饮、凉菜的方法来调动食欲是很不科学的方法,反而容易让寒湿之气损伤脾胃。

  饮用含糖饮料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摄入过多可以诱发多种疾病发生。含糖饮料是指在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单糖或双糖,且含糖量≥5%的饮料,摄入过多可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目前的研究证实,每天多喝一杯含糖饮料会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8%,使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7%,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0%。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与从不喝含糖饮料或每月喝少于3杯的人相比(每杯约355mL),每天喝1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肝癌的风险高85%,患慢性肝病的死亡风险高68%。

  研究人员认为:首先,含糖饮料与肥胖有关,而肥胖是肝病的危险因素。其次,大量摄入含糖饮料可能导致血糖快速急剧升高,这也是肝癌和肝病的危险因素。第三,含糖饮料与肝脏脂肪堆积有关。以及其他因素,如含糖饮料会改变肠道菌群变化、含糖饮料相关代谢物与肝癌有关等。

  中国疾控中心在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该项研究发现,近三十年以来,我国因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4.6万,与1990年相比显著增加了95%,因过量饮用含碳饮料死亡的比例由1990年的0.34%上升至2019年的0.46%,显著增加了35%。

  近日,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营养学期刊" Nutrients "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每一口含糖饮料,都在薅走你的头发。摄入更多的含糖饮料,与中国年轻人的男性型脱发风险上升有关,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周饮用超过7次(>3500毫升),男性型脱发风险增加3.36倍。

  对不同类型的饮料分析发现,不管饮用哪一种含糖饮料,都与男性型脱发显著相关,尤其是果汁饮料、软饮料、运动饮料以及加糖茶饮料。进一步发现,含糖饮料摄入量与男性型脱发之间存在由慢性病和焦虑状态引起的中介效应。

  奇妙的基因突变:吃糖也能很健康?

  发表在胃肠肝病学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IF=22.682)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生活在寒带的格陵兰人携带一种非常特殊的遗传变异,同样是吃糖,但他们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吸收,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吃一个冰淇淋就像吃一盘西兰花一样健康。

  早在2015年,同一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表明,格陵兰岛原住民因纽特人和他们的西伯利亚祖先在参与脂肪代谢的基因中存在特殊突变。这些突变帮助它们部分抵消了高脂肪饮食对健康的有害影响,甚至还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具有保护作用。

  这种饮食习惯放在其他任何地方,绝对是诱发肥胖并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的,然而他们却看起来很健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很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排名第一)。

  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2%-3%的格陵兰人携带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基因突变,这意味着他们的肠道中有一种特殊的糖代谢方式,不会像我们普通人那样吸收血液中的糖分。相反,糖分会直接进入他们的肠道,然后肠道菌群会将其转化为短链脂肪酸乙酸盐。

  此前的研究已经证实乙酸盐可以降低食欲、增加代谢、增强免疫系统。携带这种基因变异的成年格陵兰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脂肪百分比和胆固醇水平都比较低,并且通常更健康。他们的腹部脂肪也比较少,很容易就拥有六块腹肌。遗传变异具有如此深远的有益影响,这着实令人惊讶。

  研究团队希望他们能利用这项研究成果为将来开发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的新药奠定基础。因为拥有这种突变基因会使血液中的脂肪更加平衡,从而降低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如果能开发出一种抑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基因的药物,那么原则上,我们可能人人都能拥有同样强大的健康状况。